為甚麼你的咖啡又苦又澀?深入了解苦澀的2大原因!

如何避免咖啡苦澀

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學手沖的日子總是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也已經來到了微涼的11月。
本週的文章我們依然面向新手沖煮時常碰到的問題:苦澀。之前的影片中我們有提到:在沖煮時為了避免後段產生過度萃取的情形,我們常常會使用中心注水降低後段的萃取率。雖然這樣能有效降低後段萃取,但是咖啡這樣真的就不會苦澀了嗎?魔鬼永遠藏在細節裡,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造成咖啡苦澀的原因吧!

過度萃取的定義是什麼?

首先,先來重新複習有關金杯理論對於萃取率的定義吧!

複習一下咖啡的金杯理論

一杯好的咖啡在金杯理論的定義裡,咖啡的濃度需介於1.15%~1.45% / 萃取率介於18~22%
當我們沖煮同一支咖啡,並使用同樣的研磨度、水溫、粉水比、沖煮手法(萃取率盡可能相同)時,隨著濃度提高代表咖啡的物質也越往後段發展而過度萃取發生的機率也會大幅的提升。當然,我們也有提到說:不同的烘焙度和處理法會影響咖啡豆的萃取率,所以金杯理論可以供我們參考,但不是絕對的標準。

金杯理論
金杯理論對於萃取率與濃度的定義
參考來源:【新手上路】5大要因讓新手也能沖出好咖啡-步昂咖啡

造成咖啡過度萃取的原因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同樣的萃取率下,濃度高產生苦澀的機率也高
那究竟什麼樣的變因會造成萃取過高?答案是:每個變因都有可能,而通常最常產生影響的變因是:研磨度、水溫和手法(後半段討論)。先講結論:研磨度越細跟水溫越高都會提升萃取率。當兩個過度極端的變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過萃。在第一次的實驗,我們使用巨石莊園藝妓並且搭配變因【20g / 1:15 / 研磨度3 / 95度】的高溫去做沖煮。想當然,後段的苦澀就很明顯。接著,我們使用TDS測出來的濃度是1.64%。因此我們可以合理的回推:

【萃取率 = 溶解物的重量 / 原有咖啡粉重 x 100%】/【濃度 = 溶解物的重量 / 咖啡液重量 x 100%】
【溶解物的重量 = 1.64% x 270g(咖啡液重量) = 442g】/ 【萃取率 = 442g / 20g x 100% = 22%

結果顯示萃取率落在過萃的界線上。但這是否就代表細研磨跟水溫高就一定會產生過萃的情形呢?不一定,因為還是要看咖啡豆的焙度去決定。我們只能說:有很高的機率我們在沖煮時會產生過萃。而新手因為還沒辦法有效的掌握研磨度、水溫與手法的平衡點,所以往往發生的機率特別高。

過度萃取TDS:1.64%
過度萃取TDS:1.64%

難道咖啡沒有過萃,咖啡就一定不會苦嗎?

往下的問題是:只要萃取率落在合適的範圍內,就不會產生過萃嗎?答案還是不一定。

除了過度萃取,還有萃取不均勻

如果今天只有部分的咖啡粉過萃呢?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總是強調均勻萃取的重要性。假設我們沖煮了一杯不均勻萃取的咖啡,意味著我們有時萃取高、有時萃取低,儘管整體的咖啡萃取率沒有過萃,但是部份的咖啡粉(尤其是細粉)還是有可能因為特定的沖煮手法或路徑產生過萃。簡單來說,部粉咖啡粉的過萃是從微觀的角度去探討。

造成咖啡萃取不均勻的原因

在第二次的實驗裡,我們在繞壺時著重於沖煮重複的路徑,並沖煮粉層內部。用這種方式沖煮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粉層內部重覆的路徑跟水進行交換的次數較多,所以該區間的咖啡粉容易形成過萃;粉層外部與水直接接觸的面積較少,所以外部區間較不容易萃取,且萃取率較低。

這次我們使用正常沖煮的變因【20g / 研磨6 / 1:15 / 90度】,而沖煮後的TDS為1.36%。雖然此次沖煮後依然有苦感,但強度比起前一次的實驗下降了許多,原因也可能是因為單一路徑的過萃程度比起整體過萃還是較弱,但是相對的澀感就上升了許多。所以,如果我們回推萃取率能得出:
( 結果顯示:雖然萃取率雖然沒有達到過萃的標準,但是依然會產生苦澀感 )

【溶解物的重量 = 1.36% x 270(咖啡液重量) = 367g】/【萃取率 = 367g / 20g x 100% = 18%

不均勻萃取TDS:1.36%
不均勻萃取TDS:1.36%

總結一下:
1. 咖啡過度萃取有分成兩種:整體過度萃取/單點過度萃取

2. 整體過度萃取的TDS呈現通常會較高/單點過度萃取的TDS卻不一定會超過標準

那要怎麼避免產生苦澀呢?

那如果真的出現苦澀了,我們要怎樣才能避免它呢?面對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換句話說:你要在穩定均勻的沖煮下,讓咖啡沖煮出苦澀感後,在往下去優化並調整,意味著整體的變因能統一調整,但是部分變因則較難去調整。

水溫90度如果會苦,那水溫就往下調整;如果研磨度會苦,那就把咖啡粉調粗;但是如果你說:用這種沖法,咖啡粉層的哪一層、咖啡粉的某部分細粉會苦,老實說我們很難去做到沖煮上的改善。在穩定的狀態下,逐一優化每一個變因始終是學咖啡最正確的方式。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嘗試和學習。
我是蟹老闆,我們下次見更多蟹老闆的教學影片都在:蟹老闆YT頻道

[post-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