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蟹老闆。新的一年也祝大家新年快樂,並且每天都能持續喝到好咖啡。說到過年,想必大家都有在家幫家人沖咖啡的經驗吧?或是說新的一年你剛開始接觸手沖,但是不知道要從哪開始著手?不知道如何挑選咖啡豆?或是怕喝起來的咖啡跟你想像的有落差?這些我們都經歷過,畢竟沒有人天生就會沖咖啡的吧!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咖啡新手到底要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咖啡豆?
什麼是精品咖啡?
首先,我們一定要理解一件事情:咖啡豆是果實,所以無論如何咖啡都一定會帶酸值,只是強度的差異而已。所以在你剛要接觸手沖咖啡前,你必須先了解你個人對於酸值的接受程度
精品咖啡的定義
在早期,咖啡多半被當成是低品質的即溶式咖啡調飲包,或者牛奶、各類調味料搭配的調理包,並且主要功用是提神為主。隨著近代消費者的水平提升,咖啡更著重在展現其原始的風味。
1978年,精品咖啡協會提出了精品咖啡的定義:在特別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下培育出具有獨特風味的咖啡豆。換句話說:不同的咖啡產區、地理條件和處理法都會孕育出獨一無二的精品咖啡風味,這當中包含了咖啡本身的:酸值、甜味、香氣以及各種水果風味,往下我們會繼續細講
精品咖啡的品種
精品市場裡面目前較常見的兩種咖啡種類為: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而其中又以阿拉比卡最具代表性且最能呈現咖啡豐富的果香特性
阿拉比卡
阿拉比卡主要生長在西半球的高原地區,氣溫較低的環境害蟲較少,收成也比較多,其中巴西與哥倫比亞是最大的種植國。成分方面,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大約介於0.9~1.2%;脂肪比羅巴斯塔多了60%;糖的含量則是羅巴斯塔的2倍,因此阿拉比卡的味道相對較甜、較柔和且帶點酸味
羅布斯塔
羅巴斯塔最大的種植國是越南,其次則為非洲及印度,由於綠原酸含量較高,不易受害蟲及氣候影響,通常種植在地勢較低且較炎熱的地區。羅巴斯塔的咖啡因含量較高,大約是1.6~2.4%,脂肪和糖分含量也低於阿拉比卡,因此風味比較苦澀且強烈。
精品咖啡的處理法
咖啡從果實摘下到烘焙前,會先經過不同的處理法加工製成咖啡生豆。而不同的生豆處理會孕育出不同的咖啡風味。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處理法分成:日曬、水洗、蜜處理和特殊發酵
日曬
日曬法是最古老的處理方式。先把採下的咖啡生豆倒入水槽,成熟果實會沉入底部,有殘缺的就會浮上水面以此來篩選,再將成熟果實放到日照棚曝曬。過程中,持續翻動讓果實均勻曬到太陽,最後去除果皮、果肉和外殼即完成。在日曬法產出的咖啡豆中,可以品嘗到較多的水果風味,例如:熱帶水果、草莓、藍莓…等
水洗
水洗法是由荷蘭人在18世紀所發明的技術。一樣先經過水槽篩選保留成熟果實,再將去除大部分果皮和果肉的咖啡豆浸泡在水中,利用發酵的微生物去除殘留果膠,接著用清水去除多餘雜質同時二次篩選瑕疵豆,最後去除豆殼就完成了。使用水洗處理的咖啡豆,風味會呈現明顯的佛手柑、柑橘、萊姆風味,酸值明亮且口感清爽
蜜處理
蜜處理法源自於哥斯大黎加。篩選過後的果實去除部分果皮,將留下果膠和果肉與生豆一起進行曝曬。過程中需要不斷翻攪避免發霉,乾燥完成後脫穀即可裝箱。曝曬過程中,果膠吸附空氣中的濕氣會變得非常稠黏,就像裹上一層蜜,並且果膠和果肉的糖分會進入咖啡豆,故取名為蜜處理。蜜處理的咖啡豆風味以熱帶水果、榛果、楓糖為主,且甜感綿長舒服
特殊發酵
最常見的處理法為厭氧處理。把咖啡生豆放進密閉的金屬容器中,接著注入二氧化碳製造低溫無氧的環境,如此便可減緩果膠分解的速度,延長發酵時間,幫助風味更均衡的發展。此外,在無氧的空間發酵,咖啡中的芳香物質較不易揮發,也更容易產生花香、酒香等風味。最後,後續搭配日曬、水洗或蜜處理等不同方式進行乾燥,形成厭氧日曬、厭氧水洗和厭氧蜜處理等不同的標注方式
相關連結:不同處理法的咖啡豆該如何沖煮?
精品咖啡的焙度
咖啡生豆依據不同的烘焙手法發展出不同焙度的咖啡熟豆,而我們主要將焙度區分為淺、中、深三種焙度
淺焙 – 酸值較高,風味變化性較多
淺焙咖啡豆的外觀接近肉桂色,並以展現咖啡豆產區的特色風味為主。此外,咖啡豆會產生低分子量、揮發性高的花果香,酸度普遍較明顯。整體淺焙的口感清爽順口,且帶有優質水果的酸值和香氣,風味明亮
中焙 – 酸值適中,帶有一點堅果、可可的風味
中焙豆的顏色略深於淺焙豆,呈現栗子色。受焦糖化及梅納反應的影響,中焙豆的風味以堅果、烤杏仁、可可為主。過程中咖啡豆的油脂也開始分泌,帶出咖啡較為濃醇的香氣。整體來說,風味均勻和諧且不單調,是風味和口感的平衡點
深焙 – 酸值偏低,口感厚實,帶有奶油、黑巧克力風味
深焙豆的顏色轉為褐色,是三種焙度中顏色最深的一種。深烘焙咖啡經由乾餾作用主導。咖啡焙度越深,口感會越濃郁厚實,風味也會更接近奶油、烤堅果、黑巧克力。義式濃縮咖啡多使用深焙豆,你可以一口喝下它的濃烈,或是加入牛奶品嘗
相關連結:如何分辨淺焙咖啡跟深焙咖啡?
挑選適合自己的精品咖啡
講了這麼多,我們都只是在分享精品咖啡的基本知識。但是回歸到自己本身: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喜歡什麼樣的風味?往下我們分析了幾點幫助您探討:
step1:先了解自己喝咖啡的頻率和預算
我們先從基本的務實面討論:以蟹老闆個人而言,每天至少要喝1杯咖啡,每次沖咖啡使用的量為20克;往回推算一個月的用量為:20克 x 30天 = 600克。再加上平時也會沖咖啡給家人喝,所以會抓到800克;800g / 200g = 4包咖啡豆。以一包咖啡豆為300元的預算去評估的話,整體預算為1200元。所以平時老闆每月規劃買豆子的預算大約會落在【1000~1500】元這個區間。你可以用這種方式推算你個人的預算
相關連結:咖啡豆買一送一方案 / 599免運(95折扣碼:kafei520)
step2 : 了解適合自己的沖煮方式
對自己的預算有了初步規劃後,再來要思考:你適合什麼樣的沖法?每個人的目的多少會有不同,有些人想要有效率地沖出一杯好咖啡,也有些人就是喜歡享受手沖的儀式感,往下我將分成兩類討論:
浸泡式:穩定效率派 【適合對象:工作忙碌的上班族 / 手沖新手】
有時候因為早上起床起床想沖一杯咖啡,但又礙於時間因素來不及沖煮。這時,我個人最推薦的方式就是使用浸泡式沖煮,而浸泡器具我首推聰明濾杯。簡單來說,浸泡式沖煮只要把咖啡粉倒入,並關注浸泡時間;等時間一到,再把咖啡液體倒出即可得到一杯風味穩定的好咖啡。
這種方式有兩個好處:第一為當你趕時間時,在浸泡咖啡的同時,你可以同時去忙其他事情,提升效率;第二為當你剛開始學咖啡,還不確定自己的沖煮方時,浸泡式沖煮能協助你了解這支咖啡的風味,並在藉由滴濾沖煮調整出你想要的風味
滴濾式:風味第一、練功學習派【適合對象:居家工作freelancer / 手沖進修者】
白話的意思就是自己沖手沖咖啡嘍!在時間允許的狀況之下當然還是要自己沖煮,不僅能享受沖煮時的儀式感,還能透過沖煮了解如何萃取咖啡的風味,包含:酸、鹹、甜、苦…。另一個原因是:上述的浸泡式衝主雖然穩定,但是就風味的層次和豐富性來說,滴濾式沖煮肯定是能更完整展現咖啡風味的。如果你對於風味有一定的要求的話,個人推薦使用這種方式
step3:多詢問店員精品咖啡豆的風味
了解自己的預算和沖法後,但我還是不知道每支咖啡豆的風味呀!而且每種風味都聽得霧煞煞。我個人在剛開始學習要怎麼購買咖啡豆時,會習慣有幾個流程:
先看焙度和處理法決定風味方向
焙度和處理法主要是依據個人的喜好做大方向的判斷,同時你需要瞭解每間咖啡店的烘焙狀況,即使兩個品項都標示為中焙,但是每間店對焙度的定義和烘法還是會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再三確認。假設我今天確定想要一支喝起來厚實並帶有些許的果香味的中焙豆,這時我的選擇可能就會是挑一支日曬的中焙豆
再看產區、產地決定風味細節
咖啡主要的幾個產區為:非洲、中南美洲、亞洲、大洋洲,而其中又以非洲和中南美洲出口的量為大宗。有時候我們在買豆子的時候會碰到一個情況:如果今天架上擺了一支中焙的肯亞日曬,跟一支中焙的衣索比亞日曬,我到底要選擇哪個品項呢?
通常這時候是最需要的就是詢問咖啡師,也是最考驗他們功力的時候。一方面是考驗他們是否熟悉店內咖啡豆的風味,另一方面是他們肯定有更多的風味經驗和敏銳度。就拿肯亞來說:因為肯亞的土壤帶有磷酸,在風味上通常會呈現較立體的酸值和黑醋栗、蔓越莓等風味。
如果到這個階段還是不能確定自己想要喝哪個品項,那我個人建議就是直接點一杯來試喝吧!畢竟,你的感官是騙不了人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相關連結:拯救咖啡味覺 訓練你的咖啡感官
好的精品咖啡:耐喝比好喝更為重要
最後,如果你真的找到一支你很喜歡的品項,要記得:耐喝的咖啡永遠比好喝更重要!想今天去一間牛排店,店內的A5和牛深得你心,於是你開始每天都吃牛排。但是久而久之,即使再好吃總有一天也會吃膩。
咖啡也是如此,即使某個品項的風味深得妳心,但是如果沒辦法長久地喝下去,它就會不知不覺的被遺忘在你冰箱的某個角落。真的喜歡某個品項,試著多喝幾次在下單,因為咖啡是一個長久品味的興趣!
希望今天的文章分享有幫助到大家。我是蟹老闆我們下次見!
(備註:想買咖啡豆的話!現在全館599免運!並且附有95折扣券碼:kafei520)